close

▲學好規矩真是每個父母的心頭大事。

 
我的使命就是,讓已經夠苦命的老爸老媽,不用看完一整本教養書,也可以從我這幾百個字裡面,大致知道書上的精神與概念。

今天要寫的這本書,標題非常地聳動—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我相信普天下的父母看到這本,都會忍不住手滑把它帶回家,到底作者是有什麼能耐寫出這幾個字?!

整本書裡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「關聯性」三個字,兩三歲的小孩子或小嬰兒無法理解什麼是好、什麼是壞,但是他能反覆記住父母一再重覆出現的反應,並且從中得出結論,這就是關聯性;如果你希望小孩子能夠不要哭、能夠自己玩、能夠自己走,你就不能當他哭的時候就抱起他、不能她哭著說她不要自己玩的時候陪她玩、不能當他趴在地上耍賴不走的時候抱著他走。

▼不久之前,趴在地上哭這檔事還常常上演,現在阿麵可以走小人國一整天也不會抓狂。 
 

所以老杯老木最好建立「同時利於父母的現在與小孩的未來」的關聯性,也就是所謂的「規矩」,建立「關聯性」,沒有別的辦法,只有「一致」要堅定地執行自己訂出來的規矩;父母自己態度不堅定,就會影響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,無論孩子是六個月、三歲或十歲大,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態度不夠確定,他們感受得到,而且會為所欲為,貫徹自己的意志,這就是老杯老木墜入苦海的開始。

作者針對小嬰兒、兩三歲的娃兒、上幼稚園的、上小學的都列出了三種關聯性(三種做法),
我覺得這部分寫得真的很好,可以清楚瞭解作者要表達「關聯性」的意思,下面列出針對兩三歲小孩的部分:

做法一:孩子認為「我來作決定」

從別的小孩手裡搶來的東西,我可以留下來

如果我不吃這樣食物的話,媽媽會煮別的東西給我吃

如果我坐在地上哭鬧的話,就能立刻實現我的願望

我記得什麼時候該上廁所,如果我拒絕去,媽媽會幫我清理乾淨並為我包上新的尿布

  

做法二:孩子認為「爸爸媽媽嚴格地全權決定一切」

如果我搶走別的小孩的東西,會被打屁股

必須坐在馬桶上,直到上完廁所為止

如果不吃午餐,會被強迫餵食

如果生氣坐在地上耍賴,會挨罵挨打

做法三:孩子會學習到自我負責的態度

如果我從別的孩子手中搶走東西,媽媽會從我這兒把東西拿走並且還給他

如果我不吃午餐,就得等到下一餐 

如果我坐在地上哭鬧,媽媽立刻走出房基

我現在不再包尿布了,即使我常常大在褲子上

 

如果總是順孩子的意,他就學不到什麼叫做界限,很容易變得自私,既不尊重父母,也不尊重別人及他們的需求;然而,如果父母從根本壓抑孩子的意志,也毫不顧慮孩子的需求,那麼孩子很難發展出自信,也學不會自立;第三種規矩,則是另一種合理的選擇。


這些公平的規矩,不僅顧及父母,也把孩子的需求包括在內,但絕對可能完全違背孩子的意志。這些規矩是要求孩子尊重父母及他人,如此可讓親子以正面積極的態度相處,不再是天方夜譚。這些規矩不會依照父母的心情而搖擺,而是固定、可靠又預料得到的。    

至於要怎樣訂定規矩,能夠為孩子設定合理的界限(過於寬容小孩會自私不尊重人),卻不會限制他的個性(太嚴格小孩會不自信也無法自立),是當人家爸媽無法迴避的責任;我們要問的是「我的孩子應該,而且可以學好哪些規矩?」,只有父母最瞭解自己的孩子,教養書只能參考。

  

不過作者經過大規模的研究列出了一些「父母最好儘早讓小孩學會的規矩」

「偶而必須自己玩」

「鬧彆扭不會帶來任何好處」

「如果很重要的話,必須照爸爸媽媽的話去做」

「不需要父母協助,就能入睡」 

▼學會自己玩不但可以讓老杯老木輕鬆點,也可以讓孩子學習投入。 
 
 
在書的第二個部分,作者實際地列出「學好規矩三部曲」說清楚講明白、說到做到、訂定約定。先說清楚講明白,如果好說歹說說不聽,就要說到做到,讓兔崽子體驗後果,最後則是好好訂出約定,以後遵守規定,訂出界限,大家和睦相處

說清楚講明白的部分,老杯老木要學會下達明確的指示,切莫含混不清,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啥,記得配合適當的聲調和肢體動作(想當然,如果你用林志玲的聲音跟小孩說「不可以」,小孩應該還是照做吧:P),作者還特別傳授「壞掉的唱片」這一招:如果小孩一直跟你盧,不用跟她扯東扯西,記得一直重覆你對於他的要求,不過壞掉的唱片僅限跳針三次,跳針太多次,兔崽子一定把你說的話當放屁。
 
如果你都講清楚說明白,小孩還是依然故我不動如山,這時候就要說到做到,要嘛讓小孩去體驗必然的結果(例如拖拖拉拉不換衣服,就穿睡衣去學校、半夜起來不睡覺,就還是按時間把小孩挖起來,讓他體會睡不飽的感覺),要嘛就是該罰站的去罰站,但除了懲罰,其實激勵也很重要,有時候小孩說不動,這時候就可以用他喜歡的東西來做激勵,說是利益交換嘛?也算是啦。


▼陪在一旁罰站啊?不枉阿麵平常待你不薄。  


 
最後就是訂定約定,除了是跟小孩打勾勾之外,最重要的是跟自己打勾勾,既然決定了半夜哭都不要理他,就要貫徹執行,跟自己約定好的事情要做到。 


在讀這本書時令我驚訝的,有時候小孩子不守規矩、甚至故意搗蛋,其實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,「你不注意我是吧?那你打我、罵我的時候,總算是在注意我了吧?」那種寧可受罰、寧可覺得爸爸媽媽討厭自己也要爭取注意力的想法,其實想一想還真是讓人心疼...我今天發現阿麵會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去打kiwi,因為他只要一打kiwi,我不管手邊正在做什麼,都會馬上起身去要他罰站...很高興我發現了這個傾向,馬上可以修正,小朋友想要吸引注意力的心情,還真是殷切啊。

我們家在教導規矩上也還正在爬行中,不過最近搭配着面壁和口頭上的棍子,好像有點起色,目前我們家的家規有以下六條:

吃東西要坐在餐椅上,不可以邊走邊吃。
媽媽決定要端什麼菜色上餐桌,你可以決定要吃什麼吃多少,不過每種菜都要嘗試一口。
不可以拿東西打人、打kiwi。
不可以推人、打人。
不可以發脾氣、胡鬧(這有點難界定,可能要再修正一下)。 
在路上不想走的時候可以休息,不過媽媽不會抱你。(有一次居然被誤認懷孕,哇咧,老娘肚子是有這麼大唷?)

▼馬麻~吃完飯可不可以看卡通? 
 

前兩條關於吃飯的,還推行得不錯,不過後三條不可以,有時候阿麵不小心就會被請去罰站,而最後一條沒什麼,臉皮給他放厚一點就是了;至於作者建議的「不用靠父母就可以入睡」,我們現在還在陪睡階段,時間雖然不長,不過有一次看到郭莉莉講完睡前故事,放著小薏仁在房間裡,人就出來下班了,那時候真的超級羨慕,不過我真的沒膽訓練阿麵自己睡,該是心疼吧,孩子越大越容易激起父母心疼的感覺,所以以上的書摘只是看書的心得,不代表我是箇中好手,整理出來跟同是苦海中的父母互相勉勵。
 
你越捨得教孩子規矩,你越能享受親子間的關係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rtsai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