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給小屁孩發貼紙已經成了我們家每晚的大事。
  

這要從今年我捧著近30週的大肚到東京看櫻花說起。

帶著大肚婆和小屁孩去東京看櫻花,我只能說麵爸對於櫻花的執念真是太強大了! 


和26週的時候去岜里島完全不同,想不到才差一個月,30週的我沒走幾步路就會喘,不管老杯的行程排得多麼鬆散,每天到晚上七點老木就累到快要嗝屁;在這種惡劣的身體狀況下,還加上一個三不五時就來盧小小的王阿麵,當初那個健步如飛的小伙子不見了,從頭到尾都黏在推車上,連非得要爬樓梯,請他大爺下來走一下,都會哭得讓路人側目。
 
有沒有小屁孩到了三歲就搖身一變成了軟腳蝦的八卦?


小屁孩黏推車的程度已經到了老杯希望自己能飛起來。 

 

不能打、不能罵、又幫不上忙,這個越來越無理取鬧、難以溝通的小屁孩,難道吃定老木肚子大,沒法治他嗎?

雖然還是很可愛.... 


但還是機車的時候居多... 


「你為什麼要黏在推車上?」「因為推車很舒服哇~」


束手無策的大肚婆突然想到小書媽的招式---發貼紙,看看發貼紙的集點政策,能不能讓這小子距離“老木的理想”近一點;有趣的是,當我起了這個念頭之後,居然就在東京的博品館,發現了貼紙集點好物,想來發貼紙應該是普天下老杯老木的老招。
 
在銀座博品館玩具店找到的好貨,右邊的卡紙可以拿來讓小朋友集點,相對於一包有126個貼紙,一張卡紙只能貼20個實在是太少,所以老木自己又去小七彩印了一堆。

 

博品館是小朋友的天堂,裡面有整套的BRIO小火車,讓麵仔回來都好幾個月了,都還在念念不忘「沒有臉的小火車」。


把他最愛的米老鼠貼紙搜集卡交給他,只要他在餐廳有乖乖吃飯,就貼上一個米老鼠貼紙,如果通通貼滿了,就可以換一個獎品。ㄟ~小孩子真的會為了貼紙努力耶!看著他算着卡片上貼紙那種認真的表情,努力地想要拿下一個貼紙,這招,真的比打罵要來的優雅多了~

這是麵麵集的第一個十個貼紙。 

 
  
回家第一天晚上,立馬繼續擴大貼紙政策:整理好的餐桌、佈置好的貼紙、抓過來乖乖坐在椅子上的小孩和老杯,還有一張圖畫紙和一枝畫畫筆。

「麵麵,以後“乖乖吃飯”、“乖乖走路”、“動作快”、“開心上學”都可以拿到一個貼紙,」老木一邊說明規則、一邊畫上麵仔看得懂的圖案。
「等你集到20個貼紙的時候,就會有一個小禮物。」老木繼續說著,老杯不知道從哪看來,據說小朋友都喜歡”surprise“。

非常有效!

我們的日子平靜了許多,老杯老木的話語也從「你再拖拖拉拉,我就帶你去打屁股」變成「要動作快噢~這樣才有動作快貼紙」而文明正面許多,20個貼紙的目標也因為不想讓小屁孩太好過,慢慢變多,不過當他老爸說出驚人的「下一次要集到80個貼紙才有小禮物」時,老木倒抽一口氣,這也太殘忍了吧?想不到這小子居然對數字也有概念,大叫:「80個?太多了啦~!」

這麼多是要怎麼集? 


80個?你要不要自己集看看?   


這個貼紙政策成功地幫我讓麵麵自己去廁所尿尿、便便、收玩具、穿衣服,有些項目等老木達到目的之後,就從清單上功成身退,不過不是每個項目都很成功,像是「乖乖吃飯」,就進行得很痛苦,因為這小子明明吃飯超慢、慢到老木脾氣上來要收走了,他卻會為了一定要拿到貼紙而繼續盧下去,搞得吃頓飯要一個小時,最後乾脆拿掉「乖乖吃飯」這個項目,吃飯是你家的事,吃飽了、不想吃了,你就自便下餐桌吧。

認真地把貼紙貼上集點卡(還可以順便訓練小手肌肉喲~)


後來跟幾個媽媽討論,原來貼紙政策不是對每個小孩都有效,在我們家這麼好用,可能是因為麵仔的個性,也可能是因為一些執行的方式,下面一些心得,大家參考參考:

發貼紙的準則白紙黑字畫出來:發不發貼紙不是看媽媽的心情,不是看場合天氣,我們把它一項一項畫出來,大人小孩都不可以賴皮。

上面四個是老木畫的,我知道我的畫畫一向不行,不過跟平常自詡很會畫畫的老杯,畫的下面四個比起來,我覺得我的要有誠意多了! 

 

把發貼紙當作一個儀式:從三月到現在快半年的時間,每天晚上睡覺前,麵麵喝完奶、刷完牙之後,就是全家坐在餐桌前,一個貼紙一個貼紙地發,逐項討論,有做到的給鼓勵,沒做到的請加油。

快樂的發貼紙時光。 

 

容易拿到很多貼紙:”有一個媽“跟我說,她家兒子要一整天達成大約十個目標(:P),才能得到一個貼紙Orz...不要說她兒子Orz了,連阿姨我都要替他打抱不平,這太難了吧~!我們家都用貼紙砸小孩,最高紀錄一天拿到八個,小孩都貼得很爽。有趣的是,貼紙拿很多,但要集到80個也不容易,可能是每天的「小確幸」,讓小屁孩有繼續下去的動力吧。

算一算,麵仔到現在已經得到了400多個貼紙! 

 

集到之後立即犒賞:這樣可以強化貼紙在阿麵心中的地位,認真地態度連我都被我們感動,如果出門旅行剛好可能會集到目標,老杯老木會把禮物一起帶去旅行,絕對不黃牛!

至於禮物的種類,我們也是經過一番學習,因為參考教養書說不可以都用物質來獎勵,某一次出現這樣的對話...

「挖...麵麵好棒!恭喜你集到80個貼紙了,這一次的禮物是....明天爸爸帶你去動物園!」老木說。

「耶~好棒.....那我的禮物呢?」阿麵說。
「禮物就是“明天”去動物園啊~」老木開始有點冒冷汗地說。
「好....那我的禮物呢?」出現一整個跳針的狀況Orz...
  

好加在家裡有儲備幾台小車子應付這種緊急狀況用。經過了這一次,我們知道,小孩子的獎勵要是「看得到的」而且是「馬上」。

不過他們要的真的不多,第一次麵麵快要集到80個貼紙前,老木試探性地問一問...

「麵麵~你這次集到80個貼紙想要什麼禮物呢?」老木心想根據比例原則,80個貼紙的禮物應該要很大、很大吧?
「我要兩個巧克力。」啥?巧克力?
「對,就是金金的那種。」金莎?

他努力了快一個月,就只要兩顆巧克力?這時候我真想把他抱過來親一親。
  

集貼紙除了可以減少家庭暴力、增加親子和諧、促進孩童優質化之外,我覺得還有一個不錯的地方,就是延遲孩子的滿足、控制孩子的物慾。自從有了集貼紙政策之後,出去逛街如果麵仔跟我說要這個、要那個,我都有統一的官方回覆:「等集到80個貼紙再來買。」而他“居然”可以接受,看一看就跟著我離開,真不知道是這孩子個性的關係,還是因為家庭中有一個清楚明確的遊戲規則,哭哭鬧鬧門都沒有,努力集貼紙可以達成目標。

仔細地算着自己的貼紙。 


只能說孩子小的時候真的很好拐,我不知道這些黏黏的小紙片可以罩得住麵仔多久,不過我永遠都不會忘記,每天晚上我們一家人,在溫暖的、黃黃的燈光下,一起發貼紙的美好時光,還有麵麵誇張地說:「80個?太多了啦!」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eartsaifang 的頭像
    beartsaifang

    無心工作股份有限公司

    beartsai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