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什麼事情都想要自己弄,那我們就把握這個時機,去周老師的教室自己弄個夠!

大約是從阿麵兩歲三個月開始,每個星期一的早晨,我們都會大手牽小手地走進周老師的蒙特梭利親子教室,讓阿麵潛入蒙特梭利的外在秩序,也幫忙阿木在一個週末的玩樂後收收心。

▼週末玩瘋了噢~孩子? 

 

很久以前,自從有一次聽到Bear說,他同事的小孩四歲就會幫忙收碗盤、拿去水槽裡洗,我就成了不折不扣蒙特梭利的信徒,想想,家裡不是有個少爺,而是有個小幫手,該是多好的事!不過後來才知道那些只是蒙式教育的表象,真正要傳遞的是,孩子們透過自己的雙手、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而成功時,所建立的自信和自尊,才是其中的精神,而這些,是我誤打誤撞跑到周老師的教室後才體會到的。

前幾個月的阿麵在周老師的教室,乏善可陳,每次每次就是玩一樣的動物模型,所以讓老木也沒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動力,不過最近貓狗嫌時期正式登場,每次上課周老師傳授給我的“智慧”(我很少用這個字,不過事實上的確如此),讓我覺得不記下來真是太可惜了,所以希望以後每次上完課,我都可以把這些武功祕訣、還有阿麵的進步記錄下來。

▼今天跟Miss Jean學會了洗手這項工作(盛水器裝水--> 倒到水桶裡--> 用刷子和肥皂洗手指甲--> 把髒水倒到下面的髒水桶--> 把髒水桶裡的髒水倒到水槽),很繁瑣噢?不過就是這Step by step的過程,建立的孩子的秩序和邏輯感。 

 

今天是阿麵第三期的第二次上課,這一期開始,所有舊生(沒錯,阿麵已經是舊生了,雖然我一點也沒這個感覺...)的家長,都得要“拿一本書當掩護”坐到遠遠的閱讀區,讓小孩子們能夠真正地獨立。

這真的有點難,最難的是我放不下心裡的那條線、那個牽掛,時不時就偷偷把頭伸出來,把眼睛瞄向阿麵的方向—

嘿~他很好耶!

做完了動物模型的工作(術語術語...)有放回原位、然後再做粘土的工作,雖然還是忍不住會跑來找老木我,不過整體而言算很穩定,後來還陸續地做了澆花和洗手的工作,安安靜靜地做他的事,也讓老木看我的書。

▼自己一個人在裝水準備澆花。 

 

我們的距離拉得遠到,即便是不是在自己的家裡,阿麵還是可以安心地做自己選擇的工作,自發性地選擇,沒有旁邊教育者刻意的引導(或干擾),我似乎覺得自己有那麼一點點“蒙”了。

阿麵有在工作,老木也有在看書,今天看到一段話,寫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也替自己留個記錄:

”在嬰兒得到安全感並跟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以後,第二種需要就出現了。他們需要自主權或獨立的感覺,孩童專家稱這個為『分離與個體』。『分離』是小孩需要把他(她)與母親分離出來。『個體』指的是小孩與母親分離以後所發展出來的身份,一種『我』的體驗。

你必須先有『不是我』,才能擁有『我』。就像要在一塊樹叢密佈的地上蓋房子,你必須把一些空間先清理出來,才有地方建蓋自己的家。在你發掘什麼是你真實、獨一無二的身份之前,你必須先決定什麼不是你。“

所以老木我必須退讓,我們之間才會有足夠的空間讓阿麵發現什麼是他自己,而不是老木我;我必須躲到家長閱讀區,阿麵才知道什麼是他自己選擇的工作,而不是老木我的慫恿。

▼一邊澆花還一邊說:「這個花想要喝水...」 

 

在今天上課的最後,周老師把我拉到一旁說:「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阿麵對於自己的所有物品這麼敏感了!」的確敏感~只要有人有”意圖“,只是有”意圖“而已喲,要搶他的東西,他一定會尖叫加揮趕,如果其他小朋友真的夠勇敢繼續靠近,就算事後被拉開後,阿麵還會補上一腳Orz...

「這可能是因為你家常常有小朋友來玩,阿麵被迫要分享他所有的玩具,所以他對於自己的所有物會份外的敏感~」

瞎咪~難不成是「老木的好客造成小子的吝嗇」嗎~~~??原來都是我害的Orz....

看到這裡的朋友,請不要以後視我家為畏途,周老師有授我錦囊一枚:

前一天晚上,先跟阿麵溝通,哪些可以借大家玩,哪些不行,把不行的先收起來;另外,請來我們家玩耍的小朋友也帶一樣自己的玩具,這樣可以降低阿麵心中的衝突感。

▼「媽~沒錯!就是這樣!」 

 

接下來只能慢慢地等他這段「我的我的」時期過去,據說到三歲,就知道什麼是「分享」了。

另外,周老師今天也有說噢:「我是不知道你做了些什麼啦,不過,他今天真的穩很多!」呀嗶~得意地咧!

「不過有可能是因為最近都沒有請假吧....」老師補了一槍。

最後來看看今天大金剛老師上的課吧....
 
▼今天做的是黏土,把黏土貼在小木盒上壓一壓。附帶一提,”小時候“超排拒穿工作服的阿麵,在今天這個大家都不用穿工作服的日子,堅持一定要穿工作服~


▼「你看!我黏好了!」 


▼黏上黏土之後,再放上各種不同形狀顏色的小圖塊。


▼噹啷~!大功告成!據說這個是以後湯瑪士的家:P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rtsai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