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先生,請問您打哪來的?

那天意外發現,當我的小孩對著特定的對象(不小心拿走他玩具的小朋友、第一次見面的大姐姐)漲紅著臉、瞪大着眼睛、扯着嗓子吼叫:「我不要~~~~」時,他是有偷瞄我的,算準了之後他的老木會手足無措地安撫他,就算是正色地跟他講道理也沒關係,因為雖然老木的反應沒有很大,但一定會有反應,而且經過一番拉扯,他一定會得到他想要的。 所以其實他吼叫或許某部分是要吼他覺得侵犯到他的人,不過很大的一個部分可能是要吼給我聽的。
 
我並不想因為他吼叫而處罰他,因為其實背後都有一個合理的理由(領域被侵犯、很想睡覺、肚子很餓),不過我真是受夠了這個暴怒吼叫的行為,難道對於兩歲半的兔崽子,憤怒一定要這樣表達嗎?憤怒的強度一定要這麼大嗎?

▼我就是要很Grumpy! 

 

待我來看看書。

今天我看的是「不亂發飆的孩子」以及「你的兩歲孩子」。

第一個部分是: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&接受孩子發脾氣。
 
“孩子得經歷和處理許多的情緒和衝動,還要學習語言和瞭解人際關係。”
“「發脾氣」是很正常的,有時那是孩子透漏他們不同意、挫折、疲倦或飢餓,或者是壓力過大的唯一辦法。”

“「發脾氣」最常見的源頭是「挫折」,「發脾氣」的發生也就代表了一個人忍受挫折的狀況。”  

說的也是啦~這樣一個小小孩才來世界上沒幾年,就要follow大人的一堆規矩,等他們開始有能力和好奇心想要探索的時候,又是東一個不可以、西一個不可以;有時候跟別的小朋友搶玩具搶輸了,當然也會挫折;玩一半被叫去吃飯,也會挫折;一堆一堆的小小挫折累積在一起,就等著一個偶發事件引爆,大聲尖叫、歇斯底里,變成一隻小暴龍。

所以當小朋友因為一個小事大發雷霆的時候,老杯老木可別想:「這兔崽子怎麼脾氣這麼差,一點小事就這麼生氣!?」其實這兔崽子已經不爽很久了。

▼兩歲七個月,連怪表情都出現了,請他比個YA,給我從一比到五.... 

 

再來是大家都很感興趣的部分:發脾氣的時候怎麼辦?

“處理發脾氣有兩個很關鍵的時候,那就是洞悉孩子快發脾氣之前和發完脾氣之後。當孩子較大一點,能夠理解的時候,可以和孩子討論,告訴他,你知道在兩歲、兩歲半或是三歲這個年紀是很辛苦的.....,但這必須在他發完脾氣之後。”
“處理孩子發脾氣要像童子軍一樣,凡事預作準備。”


換句話說,就是當父母的要洞燭機先,眼觀四面、耳聽八方,隨時注意有沒有什麼可能讓小孩子發脾氣。這樣說起來,似乎有寵壞孩子的嫌疑,不過以我個人體驗王阿麵發脾氣的心得來說,發脾氣的強度,是會次次累積的;這渾小子好像會練習怎麼發脾氣、怎樣大吼大叫、怎樣踢,這脾氣的強度才會讓他老木緊張。所以我也是認同,盡量不要讓孩子有發脾氣的機會,肝火一燒起來,以後燃點就特低,越來越會燒。

所以要來當童子軍—預作準備:如果小朋友到餐廳會因為無聊而發脾氣,就要記得準備玩具;如果出去玩,小朋友會因為肚子餓而發脾氣,那就要準備小點心;如果知道小朋友會因為疲倦而挫折忍受度低,動不動發脾氣,就要注意活動時間的拿捏;有些孩子在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時,不喜歡被打斷,這時候就要記得先預告(可以請Timer做幫手)。其實小孩子很簡單,所謂洞燭機先其實難度不高,早一步計劃就可以了。

不過雖說如此,該有的原則還是要穩住,如果是牽涉老木的原則問題,不好意思,我是不會甩你的。 

▼是嘛~早一步準備,小子都可以玩得很開心~!(感謝樺樺媽準備超好玩泡泡槍!) 


不過說老實話,能準備的都準備了,有時候真的不知道他暴怒的點在哪裡?那要是真的莫名其妙發起了脾氣該怎麼辦呢?

來看看書上怎麼說: 

“發脾氣的時候,只要確定他的安全無虞,大人不妨退到旁邊,讓孩子將怒氣發洩出來。等孩子脾氣發完之後,再抱抱他,說些安慰的話。記住,你越急著想平息孩子的怒氣,情況就會變得更糟。換句話說,孩子發脾氣時你干預越多,孩子的脾氣就會發作得越厲害,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。也就是說,不管是什麼樣的關注,都會使得孩子更加脾氣大發。”

簡單說,就是來杯淡定紅茶吧~讓他哭、讓他滾、讓他尖叫,不要理他。

▼很難淡定是吧?拿出你的唉鳳,進入非死不可的世界,一切都變得很~簡~單~ 

 

除了淡定,作者還體貼地提供了「快速疏解怒氣法」,在這邊貼上
18個月~三歲時期給大家參考:
 
發脾氣的樣子:尖叫、哭泣、抗議、摔玩具或是櫃子的門,將東西丟到地上,躺在地上手腳用力地揮來揮去 。
處理方法:在這個年紀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仍舊有效。視發脾氣的嚴重性而定,你可以選擇視而不見,或是帶孩子安全且安靜的地方,提醒他這樣已經超過界線,然後和他一起直到恢復平靜。
   
 
大家操練操練吧~當了媽之後,真覺得要有像吳宗憲的急智本事,要有本事可以想到一些有的沒的,瞬間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這對我這個一板一眼的人,真是很有難度啊~

再來要切記,千萬不要跟兔崽子硬碰硬~


“你的「處理態度」也是孩子的另一個變數。用硬碰硬的方式處理兩歲半孩子刻意急進的要求,孩子會愈反抗、對立、不合作,比原有的情況更難以應付。如果運用學前教育的良好技巧,再加上和藹的態度和一點幽默感,那麼,即使是非常強橫的孩子,有時候也會願意讓步的。”

▼如果白目地對情緒失控的阿麵施壓,我看我遲早有一天被po到you tube上。 

 

最後,是我最近很頭疼的問題:發脾氣的時候會動手動腳怎麼辦?

先前的我都會小小地幫王阿麵找藉口,覺得是因為他被侵犯了,才會動手動腳,直到那天蔡蔡子媽正色跟我說:「動手打人就是不對。」所以現在問題複雜了,我要如何讓他「把脾氣發完」,然後「不會打到人」?

好加在的是,我們家發脾氣的pattern是「先吼叫」然後「再打人」,所以我只要一發現他發脾氣在大叫了,馬上把他抱開,這樣他就不會打到人?還是等他稍微有一點動手之後,再把他架開,然後跟他說:「我知道你很生氣,但是生氣不能打人。」  

為什麼我會這麼困擾,是因為這個「因果聯結」要怎麼進行?他被帶離遊戲場,不是因為生氣,而是因為打人,可是要怎麼讓孩子知道?我知道了!直接跟他說:「你不能玩火車,是因為你打人。」

書上是這麼說的:
 
“給孩子適當的規範(16至30個月大):這時期孩子會出現咬人、打人或是抓人的行為,父母應該迅速和明確地處理,告訴他,打其他的小朋友是不對的,以及如果再出現這樣的行為會有什麼像的後果,例如:離開遊戲場或是不能得到某些玩具等。”

“咬人、打人和吐口水—儘快處理、監督孩子玩遊戲、教孩子如何疏解情緒、排除問題點、掌握處理時機(遇見孩子正在打人的時候是最佳處理時機)、隔離法、別讓孩子打你或咬你、教導孩子說抱歉。”

▼就算是在外頭,只要你亂發脾氣,老木我還是有辦法把你帶到一旁冷靜冷靜~ 


其實王阿麵最常會動手打人的點,都是「他覺得是自己的東西被拿走了。」(真是個領域感很強的孩子啊~)所以案發現場多半在「大金剛老師的遊樂區」以及「我家的玩具間」。

所以老木我現在來當童子軍,預先準備。在「我家的玩具間」就是小朋友來我們家玩之前,先把王阿麵心愛的、不能分享的玩具,一一收起來;在「大金剛老師的遊戲區」,我準備這幾天要來跟他耳提面命:「教室的小火車是『大金剛老師』的,不是麵麵的,麵麵要跟大家輪流玩,不然就要回家。」希望這招能夠奏效!

在找答案的過程中,我看到這段話不禁莞爾:
我們的建議是,在孩子任何一段平靜、穩定、滿足、怡然的時期裡,請你把握機會,愉快地體驗。”

▼孩子,我們會一路爬到Joy這個階段嗎? 

 

哈哈哈哈~真是一邊笑一邊哭啊~孩子的發展過程就是這樣,可愛的時候盡情享受,可惡的時候,只能自我安慰,努力引導,只求能好好度過這段時期;周老師有跟我說,就是兩歲六個月到兩歲九個月這三個月最難搞,過了就穩定了;在我手忙腳亂像無頭蒼蠅的同時,我似乎也看到隨著時日的推進,我們家的小兔崽子也是有慢慢的進步,像是:積木倒了不會再大發脾氣了、自己玩的時間可以越來越久、越來越能遵守約定(Timer是大功臣)、越來越可愛(喔~我要出運了嗎?)....

▼馬麻~你看我可愛嗎?(可愛可愛,你最可愛了!) 


所以是可以樂觀地看待發脾氣的,發脾氣是孩子發展過程中正常的一部分,發脾氣還可以教導孩子學習容忍挫折、面對和解決問題,老杯老木們淡定地去面對,給孩子發脾氣的機會。

最後,希望我們家的噴火龍可以早日變身為小雷龍。 

 
▼Hanny姊姊,為什麼你那杯長得不一樣?    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rtsaif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